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大生课程> 课程成果> 正文内容

高师附小“大生课程”建设成果亮相2016苏派名校长论坛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4日 点击数: 字体:

12月3日,苏派名校长论坛在张家港实验小学进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校本课程建设与核心素养培养”,来自全省300多所学校的校长、老师参加了会议。我们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大生课程”建设成果在论坛上进行经验介绍。

我们高师附小坚守儿童立场,让儿童站在课程的中央,依据高师附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学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整合重建,对学校课程设置、课程组织、课程教学等进行系统改革,形成具有地域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新体系。

“张謇先生”教育思想中洋溢着“武”“俭”“静”“立”“雅”等精髓,是我们建设学校课程的宝贵财富。我们撷取先生思想的精华,结合当代课程建设的理念,建构起直指学生的核心素养,直面课程改革的要求,既有国家要求又富地域特色的“大生课程”。  

“武”——源自“张謇先生”的“武备精神”的培养目标。所谓“武备精神”,是国民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尚武的精神,具备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优良素质,担当起捍卫祖国的重任。张謇发展“大众体育”,主张以游戏运动推动民众亲近体育、参与体育、热爱体育,110年前就出现田径、球类与体操、兵操并存的局面。

“俭”——源自“张謇先生”的“俭为美德”的育人主张。张謇先生说“俭何以是美德?俭之反对曰奢。是奢之病,妨人而亦妨已,故俭为美德。”先生的论述详细解释了“俭为美德”的原因,“俭”是生活中的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方式,是美德的起点和源泉,也是社会群体良好风尚的培养路径。

“静”——源自“张謇先生”的“以静为轨”的学习主张。先生百余年前谆谆告诫:“凡学之道,以静为轨”,在先生看来“静然后能宁心志,静然后能致思虑,静然后能蓄精神。今日之静正为他日之动也。”

“立”——源自“张謇先生”的 “坚苦自立”的办学要求。先生为南通师范所立校训“坚苦自立,忠实不欺”,“自立”是指不依赖他人,凭自己的劳动而独立生活,靠自身的努力而有所建树,含有自尊自信,自强不息之意。“坚苦自立”,关键在“坚苦”,根本是“自立”。

“雅”——源自“张謇先生”的“大雅宏达”的教育期待。张謇先生对高尚雅正、博识通达特别看重,他通过书法艺术“更风俗,开民智”。他是近代中国最早推动普及学堂乐歌运动的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是推动南通地区现代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他兴办伶工学社、女红传习所、更俗剧院,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基本规定了人才培养的样式,让学校的学习生活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学校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大生课程的“武”“俭”“静”“立”“雅”,各有其独特的意蕴。从课程角度看,“武课程”即体育健康类课程,“俭课程”即德行类课程,“静课程”即智性课程,“立课程”即生活实践类课程,“雅课程”即志趣类课程;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角度看课程的主要指向,“武课程”主要指向学生的健康与快乐,“俭课程”主要指向学生的习惯与美德,“静课程”主要指向学生的学识与学力,“立课程”主要指向学生的担当与毅力,“雅课程”主要指向学生的视野与兴趣。当然,各类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丰富的,五类课程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其对核心素养的作用是综合的,不能截然做人为的、机械的切割。

我校课改成果登上江苏省名校长论坛是学校课程改革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情,我们将以此次成果发布为起点,深入研究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建构学校特色课程,为童年幸福生长营造更美好的文化环境。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