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大生文化> 文化传承> 正文内容

张謇论教育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4日 点击数: 字体:
★张謇说:“诸友须知教育事业,课程是一事,管理又是一事;学问是一事,道德又是一事……其间消息关联,正须下博学审问思明辨功夫。”
★张謇在揭示“教育”的含义时说:“以教为育,便是干涉而非放任。放任者野蛮之事,干涉者文明之事。”他还指出,当时有些学生“喜谈自由,喜说平等”,误以为“自由”、“平等”就是“自便”和“放任”,张謇对此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批评,强调了学校规章制度和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张謇主张对教师和学生的功与过应该赏罚分明,因为“赏罚者整齐一校规则,锐厉一校精神之具也”。但是,无论赏还是罚都必须严肃对待,如果赏罚不当,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譬如赏之当或不当,效果就完全相反。他说:“赏也,使其人有乐于奋勉之思,他人有竞争学业进步之想,赏之益也,设受赏之人,但以欲望褒赏为心,致饰外表而失其沈毅高尚之志趣,他人以不能得赏之故,而生嫉妒嫌忌之情,是赏之损牟。”
★张謇还主张学校学生应该参加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分益劳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整洁教室内之污垢,启闭教室内之门窗,排列食堂之食器,日本学校皆学生为之……中国贫儒或礼法家之子弟,犹执其事。非此列也,以惰为教而已。”
★张謇指出:“俭何以是美德,俭之反对曰奢,奢则用不节,用不节则必多求于人,多求于人则人必不愿,则信用失而已亦病。是奢之病,妨人而亦妨已,故俭为美德。”
★张謇极力主张勤俭办学,他说:“教育之在我通州今日尤为艰难,无他,财力支绌”,“假使一小学校建筑务求美备,形式务求完全,教员务求厚俸,供给务求丰旨,而甲绌于前,乙必怯退,今年能创,明年将穷,教育必无普及之一日。
★张謇在兴办教育之初,就把培养学生的“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在三者中,他认为“国家思想”又是最为重要的。也就是说他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主导地位。事实上,张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救国兴国这个时代的主题而展开的。
★为了强化青年学生的“国家思想”和民族精神,张謇对学生特别注重“知耻明志”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国耻,激发爱国的热情。他认为“耻人所不可不知,人而无耻,尚不可以为人,矧在一国这大者乎?第中国何为而有国耻?应亦反省。”
★对于20世纪初中国国民的精神状态,张謇十分忧虑地指出:国人中能够清醒地认识“国势艰危”者,“以全国人比较分数不过千万中一二。处堂燕雀,姑以为安,岂非民智不开、公理不明之故。开民智、明公理舍教育何由?”
★张謇十分重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苦自主”、“勤苦俭朴”创业精神的人才。张謇认为勤俭是做人的本色,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他多次教导学生“诸生须知成大事业,必须从艰苦得来”,“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是成功之不二法门”。
★在校不能为良好之学生,出校必不能为良好之公民。主张小学宜加授四书,尽管亮些孩子当时的水平未必能懂多少,但却能养成“崇仰孔道”的习惯。
★功不必期其速,事不必遗其小。
★入校数年,于知识上一无所得,其个人将来之知能何从发展,社会将来之幸福何从创造?
★以用功学习为当务之急,发愤用功慰父远念,努力学问,厚养志气,以待为国雪耻。
★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
★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
★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学问兼理论并阅历乃成,一面研究,一面践履,正求学问补不足之法。
★救亡之策、莫急于教育。要“洗国耻,必先开民智;而要开民智,必须普及国民之教育,尤其要重视贫民教育。
★论其仁,则大仁;论其智,则大智;论其廉,则大廉;论其勇,则大勇;论其信,则大信;是则六洲万国之教育者皆当崇奉者也!
★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是成功之不二法门,俭可以养高尚之节,可以立实业之本,可以广教育之施,诸生既投身行教育,苟不自俭,何能教人?
★假使一小学建筑务求美备,形式务求完全,教员务求厚俸,供给务求丰旨,则学校今年能创,明年将穷,教育必无普及之一日。
★明者处之,须能辨别事理,毋为所染,将以移俗,然后可以为人师。
★时时以忠信笃敬为训,忠则不二,信则不欺,笃则不妄,敬则不偷。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人知敬学。师道贵严,中外同轨。非是则无所为教,无所为学。
★范者法也,模也。学为人师而不可不法不模;校章者,管理法也。监理能行,诸生能守,是为范之正轨;今日能守,异日能行,是为范之结果。
★军队放任,则将不能以令;学校放任,则师不能以教。将不能令则军败,师不能教则学校败。
★相劝以勤学,相规以饬行,相爱以合群,为诸生养成人格,他日为良教师。
★学校所讲之修身,仅为理论之出处,社会则实践矣。
★培护径寸茎,使之盈尺及丈,成有用之才。苟无慈爱心与忍耐心者,皆不可任。固不纯恃学业之忧,为已足尽教育之责也。
★小学为培养人才之源,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夫世界今日之竞争,必先兴学。乃知勤勉节俭耐苦诸美德,为成功不二法门。
★学问是一事,道德又是一事。
★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
★吾人之享用,不可较最普通之今人增一毫,吾人之志趣,不可较最高等之古人减一毫也。
★日作一事,须专须勤,须有计划,须耐劳苦,须自强力。
★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
★医校写校训:“祁通中西,以宏慈善。”
★商校校训为:“忠信,持之以诚;勤俭,行之如恕。”
★“培护径寸之茎,使之盈尺及丈成有用之才,苗圃之事也,小学校亦类是。”
★“范者,法也模也,学为人师,而不可不法不模。”
★“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基于蒙养。”
★“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
★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
★博学审问,慎思明辩。
★“学问兼理论与阅历乃成,一面研究,一面践履,正求学问补不足之法。”
★“首重道德,次则学术。”
★诸友须知教育事业,课程是一事,管理又是一事;学问是一事,道德又是一事……其间消息关联,正须下博学审问慎思明辩功夫。
★整洁教室内之尘垢,启闭教室内之门窗,排列会堂之食器,日本学校皆为学生为之……中国贫儒或礼法家之子弟,犹执其事。非此列也,以惰为教而已。
★俭何以是美德,俭之反对日奢,奢则用不节,用不节则必多求于人,多求于人则必不愿。至于人不愿,则信用失而已亦病。是奢之病,妨人而亦妨己,故俭为美德。
★开民智,明公理,舍教育何由?
★举事必先智,启民智必由教育。
★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
★教育为实业之母,师范为教育之母,师必出于师范,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
★万事有始者有卒,教育,有始而无卒之事也;万物有新者有旧,教育,有新而无旧之事也。
★“一静心,二耐苦,三多看书”。“静可以一心志,凝思虑”。“笃志求学”,“昔人谓朱子之“小学堂章程,每星期教授时刻表,……天于三十小时之中,使读经,讲经占其十二者,其要义将使圣贤三理深入儿童之心.以是端蒙养之本,所期望于民国者至厚实。顾保存国粹,诚不宜荒经而蔑古”。“礼者人之大防”,“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盖一人无礼则身危,千万人无礼则国危”。“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过乃灭亡”。“办事待人处处务以仁`礼`忠三字为的”。“乃欲于初等小学儿童普通科学外,更责以读经,岂今世乡里儿童之才,皆过于七十二人,而小学教员之为教,又皆过于孔子耶”?
★学,得之艰苦。其实古今学者之所以能成其学,何一非从艰苦中来”“为学之道,若山容海纳”。“乃能知其要,参互以证,乃能会其通”。“未见智能之士言行不顾,而能见信于社会者也”。“下走自弱冠自至今三十余年中,所受人世轻侮之事,何止千百,未尝动色发声以修报复。惟受人轻侮一次,则努力自克一次,以是能成一业也”。
“以教育涵养其德性,而化其恶习,使为善良之民也”。“以严格为爱护学生之大计”。“教员有违背国家法律,侵损地方公益,亏丧个人行检之事”“不得玷于教育”。
“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人知敬学”。
★“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期人民知有国”。“爱国,爱群,爱己”,“勤苦俭朴”“勤俭”,“忠实不欺,力求精进”“居今之世,若无学问常识声望,如何能见重于人,如何能治事。”“以生计教育为中心”“学求致用”,“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
★“儿童之表率”。“学需及时”,“学业之优”,“学求致用,须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慈爱心与忍耐心”,“苟无慈爱心与忍耐心者,皆不可任”。“凡毕业我师范学校者,最终一学期,必须就附属小学实习教育”。“足尽教育之责也”。
★“凡是必求其适,”“愿求扬技甘露,灌溉于人人心理之中。”“教育者,有方而无方,有法而无法之事也”。“各宜其所宜,各适其所适”“因材易教,毋拂毋悖,毋萌毋倦。。。。。。”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首重教育,次则学术”。
国文为通各科学之精神,算术与之并重。故国文必期适用,适用国文者,切事切理之文也。
专门教育,以实践为重。
是须诸生心知其意,以义务为实行,不以功德为口号,而基础从能俭起。
学生入学校,以求知识为目的。如入校数年,于知识上一无所得,其个人将来之知能,何从发展?社会将来之幸福,何从创造?学校应负莫大之罪过。
★“范者。法也,学为人师,不可不法,教师为他日儿童表率,师德便是他们的立足之本。”教师“首重道德,术德兼修”,即“德行必兼艺而重,而艺非德不行”。
★必备方案于未学习之前,更加评论于既习之后。以为学校之后盾,使承学之彦,有所参考,有所实验,得以综合古今,授讨而研究耳。
★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以教为育,便是干涉,而非放任,放任者,野蛮之事,干涉者,文明之事。
★中国教育家莫大于孔子。孔子弟子三千,而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其比例裁四十分之一。可知七十二人之外,礼乐射御书数,一人之身有不尽知不尽能者矣。今言教育者,乃欲于初等小学儿童普通科学外,更责以读经,岂今世乡里儿童之皆过于七十二人,而小学教员之为教,又皆过于孔子耶?
★欲雪其耻而不讲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于,欲教育普及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必须先从师范始。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名家云集 墨香校园[ 03-24 ]
下一篇:高师附小文化传承[ 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