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科研
更多>>教育服务
- 2024-2025 高师附小第一学期 第17周学生菜谱[12-20]
- 2024-2025 高师附小第一学期 第16周学生菜谱[12-13]
- 2024-2025 高师附小第一学期 第15周学生菜谱[12-06]
- 2024-2025 高师附小第一学期 第14周学生菜谱[11-29]
- 2024-2025 高师附小第一学期 第13周学生菜谱[11-22]
- 2024-2025 高师附小第一学期 第12周学生菜谱[11-15]
- 2024-2025 高师附小第一学期 第11周学生菜谱[11-08]
更多>>校园资讯
- 同算家庭账,共树好家风——九月主题党日暨“算好廉政账…[09-29]
- 与法同行,共创和谐—高师附小法治宣传周系列活动[05-19]
- 同沐清廉风 共答廉洁卷——高师附小第十六个“5·10”思…[05-11]
- 谱青春华章,做奋斗青年——高师附小团支部、沿海集团团…[05-04]
- 学“四敢”精神 担时代使命——高师附小党支部二月份主题…[02-24]
- “红领巾党校”第五期——喜迎二十大 启航新征程[09-28]
- “红领巾党校”第四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06-23]
小学“生活德育”的文化自觉研究方案
小学“生活德育”的文化自觉研究方案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帅宁华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文化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一直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和关注。社会文化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与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就其本质而言,社会文化建构主义要求特别注意学习者环境中的文化惯例,按文化方式组织的能影响学习和发展的活动,强调以文化方式发展的文化系统。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品德的形成更多是无意识的、内隐习惯的过程”,“隐性的道德教育是学生的无意识学习,教育者以暗含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文化是属于隐性课程的,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影响是巨大的”。在我国,著名的德育专家鲁洁在提出:道德情感表征人的内部需要,而人的需要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在积极文化的影响下,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勇于创新、不甘落后、争创一流,使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誊感、自豪感、成就感融为一体,使他们的行为由自发变为自为,由他律变成自律。著名学者朱小蔓提出了道德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设想,其中也重点突出了文化与学生的整个人及生命成长的关系。费孝通教授十分重视“文化自觉”的价值,在他看来,“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加强了人们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并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以上有关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在学校实践层面如何得以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正是本课题研究所要积极探索的。
(相关参考资料:①张建伟 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②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③鲁洁、王逢贤.《德育原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④朱小蔓.情感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⑤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 群言出版社,2010)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切实地引导儿童理解生活、理解人生、理解德性,让德育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又不失其对儿童生活的引导,使“生活德育”架构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框架内;
(2)有助于使“生活德育”更好的贴近学生人生的实际,把文化的精神本质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与道德情感,主动建构起自己的道德结构,对学生的一生成长与发展产生持久的全面的影响。
(3)有助于学校在原有的实践基础上,系统构建小学“生活德育”体系,打造学校“生活德育”品牌,整体丰富和提升学校德育的内涵与品质。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小学“生活德育”:即重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结合师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的师生共同间的道德文化建设与道德生命建设。
文化自觉:是一种自觉的文化行为,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的自然而然的生活中,它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也是一种生命的自觉、行为的自觉。人是文化的感应者、享用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表征者。
小学“生活德育”中的文化自觉:就是源于生活、基于生活,同时又是在生活中的关涉师生共同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生命自觉和行为自觉,是师生共同间的道德文化建设与道德生命建设,是一种“积极”的、向善和向上的“生活方式”。
我们认为,小学“生活德育”的“文化自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命题,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小学德育理念,甚至是一种高超的德育艺术,其高超之处就在于一切尽在不言中,不留痕迹的教育方式。而且,本课题研究的范畴,不再单单是指向于学生,指向于学生在学校或家庭“生活德育”中的“文化自觉”,它同时,甚至首先指向于作为德育主体的学校和同样作为德育主体的教师,指向于它(他)们是否具有真正的“文化自觉”,指向于它(他)们是否真正懂得在德育中该给受教育者学生施以怎样的文化影响、教育影响,指向于它(他)们在创造着或运用着怎样的文化内涵或文化形式向受教育者学生传播或施予着德育。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正确反思基于“文化自觉”的小学“生活德育”;
(2)科学认识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内涵与理念;
(3)系统构建小学“生活德育”的文化自觉实践操作体系。
1.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一:基于“文化自觉”的小学“生活德育”反思研究
研究要点:1、小学德育现状描述;
2、基于“文化自觉”的小学“生活德育”反思。
研究内容二: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内涵与理念研究
研究要点:1、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内涵与特质;
2、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基本理念。
研究内容三: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实践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1、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学校行动策略;
2、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教师行动策略;
3、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学生行动策略。
研究内容四: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个案研究
研究要点:1、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学校行动个案;
2、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教师行动个案;
3、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学生行动个案。
3.研究重点
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实践策略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从现有的小学“生活德育”的理论入手,通过文献检索和资料研究,总结、提炼和放大小学“生活德育”的文化因子,深刻把握和认识小学“生活德育”的文化自觉内涵与理念,认真总结学校原有的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践行经验,注重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整体构建体现本校特色的小学“生活德育”的文化实践操作体系,注重行动研究与个案的积累,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成果转化,使本课题研究真正成为打造学校德育品牌、全面丰富和提升学校德育内涵和品质的过程。
2.研究过程
(1)设计申报
时 间:2013年9月-2013年11月
达成目标:①征求意见;②选定课题;③拟定方案;④填写申报、评审书;⑤完成报批。
(2)前期研究
时 间:2013年11月-2014年9月
达成目标:①成立总课题组和各子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网络,制定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②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③完成相关理论研究;④初步完成内容、途径与策略建构研究。
(3)中期论证
时 间:2014年10月-2015年2月
达成目标:①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省市专家中期评估验收。
(4)后期研究
时 间:2015年2月-2015年8月
达成目标:①完成途径与策略建构部分的其余研究,汇集后期阶段成果;②完成子课题保障机制及个案研究,分期出版论文汇编、个案专集。
(5)结题鉴定
时 间:2015年9月-2015年12月
达成目标:梳理各块的研究成果,撰写各子课题的终端研究报告。撰写总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3.研究方法
(1)文献法。即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尤其是通过对相关文本及经验资料的研究与学习,为本课题研究寻找足够的理论支撑及经验指导,进而有效的把握本课题研究的内涵、品质、价值及相关的目标、内容与策略体系建构。
(2)行动研究法。即坚持“在行动中研究”和“在研究中行动”,即时的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的文本成果(主要指目标、内容等方面的建构)运用于具体的德育实践,并在实践操作中不断予以修正和完善。
(3)经验总结法。即总结学校原有的德育经验,同时更多的关注在本课题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经验,以更好的构建小学“生活德育”的文化自觉的途径与策略体系及保障机制。
(4)个案法。即通过个案的积累和分析,更好的丰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特别是对个别学生、某一班级、某一年级、某一类群等典型个案的跟踪研究,从中揭示小学“生活德育”的文化自觉的某些本质和规律。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学校德育工作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德育源于生活、植根生活、高于生活、引领生活,在学校,德育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德育最主要的载体,是德育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一所对学生发挥文化影响力强的学校必然是文化自觉的学校。
(2)学校德育需要文化自觉。在教育发展的现阶段,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完成教书育人重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体认到育人的重要性,但我们又会因为考评机制等诸多原因,而较少顾及。如果我们有着文化自觉的习惯,那么,德育常常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3)文化自觉本身也是德育所追寻的目标之一。对于个体来说,文化自觉是一种素质,是一种德性习惯。一个在灵魂深处常常追寻崇高的文化境界的人,他的德性素质肯定不会差到那里去。
2.创新之处
从文化自觉的高度来审视、反省、创新、构建德育文化,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触及他们的心灵世界,并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规范和自觉地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能力,提升学校德育的效果。
六、预期研究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限5项) |
基于“文化自觉”的小学“生活德育”反思研究 |
调查报告 |
2014.05 |
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内涵与理念研究 |
系列论文 |
2014.06 | |
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实践策略研究 |
系列论文 |
2014.12 | |
小学“生活德育”文化自觉的个案研究 |
系列论文、总结 |
2015.08 | |
最终成果(限3项) |
小学“生活德育”的文化自觉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5.12 |
小学“生活德育”的文化自觉探索 |
论文汇编 |
2015.12 | |
小学“生活德育”的文化自觉个案集萃 |
个案专集 |
2015.12 |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主持人研究成果:本课题主持人是南通市226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曾主持研究江苏省十五青年专项课题《小学“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江苏省“十一五”立项课题《小学生活德育的文化践行研究》。研究成果在《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小学德育》、《中小学教师培训》、《思想理论教育》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语言文字报》、《江苏教育》、《成才导报》、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全国、省、市媒体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江苏教育》更是在“独家策划”和“名校生长点”栏目中以《踏歌行知》和《在生活中成长》为题长篇报道了课题研究的独特成就。新华社内参2615期介绍生活德育成果,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批示推广引起关注。
2、学校资质: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依托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一所高起点学校,学校总投资1.5亿,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教科研氛围浓厚。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南通高师将对学校的教科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系中国人在南通创办的第一所小学,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一个多世纪的绵延炳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一个多世纪的筚路蓝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育人特色。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教育现化代示范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南通市德育特色活动学校等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学校有组织课题研究的经历和经验,“十五”、“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的课题均如期圆满结题,受到课题鉴定组专家的高度评价。
3、科研团队:两所学校拥有开展课题研究的师资群体,不仅拥有一支精于教育、长于管理的干部队伍,而且拥有一个勇于改革、热心科研的教师群体。校长长期从事小学“生活德育”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各科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曾参与过相关课题的研究,有出色的研究能力,均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在论文评选中获奖。
4、前期探索:川港小学在“十五”、“十一五”期间一直将“生活德育”作为首要特色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对小学“生活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建构进行了有益地探索,精心构建了小学“生活德育”的基本理念,科学探索小学“生活德育”的内容、原则与方法,系统优化了小学“生活德育”的实践情景,全面创新小学“生活德育”的活动载体,学校编印了两本校本教材,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南通高师附小是依托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新建的一所充满朝气的学校,贯彻“注重品位、和谐发展、中西合璧、追求卓越”的办学思想,追求“高品质、国际化、精品名校”的办学目标,遵循校训“大生”的核心要求,彰显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然的生态,自由的生动,自如的生成,自觉的生长等诸方面的魅力,提升德性生活的质量。
5、保证措施:两所学校将成立以校长挂帅的总课题组,全面协调课题研究的运作过程;建立以班主任、教研组长牵头的各子课题组,学校教科室将协同教导处、政教处等职能部门,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切实做好课题研究的运作;我们还将与省、市教科所(室)教科研专家建立联系,请他们从理论上给予具体指导,并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把关;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支持,保证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
上一篇:走进儿童生活的德育[ 04-11 ]
下一篇:拨动口语之弦 享受教研之乐——张晓霞小语名师工作室开展“玩…[ 12-25 ]